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Case #166 - 灵性的转化:从痛苦到连接
乌兰和她母亲之间出了些状况。乌兰信佛,而她母亲却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深信如果乌兰不信天主教的话死后就会下地狱。她母亲非常关心后世。乌兰每天都会见到她母亲,她上班的地方就在她母亲家隔壁。乌兰对无法和她母亲分享任何和她的信仰相关的事情感到痛苦,她很害怕被评判和拒绝。
我问她能感受到那份痛苦吗?她说她能感觉到那份痛苦就在她的胸部。
乌兰已人到中年,没有孩子,她在40岁那年结了次婚。她母亲没有参加她的婚礼,因为她的未婚夫是离婚的,也从不去教堂。当十年后乌兰和这个人离婚时,她母亲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难受吗?是因为当初你根本就不该嫁给这样的人!"可以想象,乌兰听到这些话会是多么的痛苦。
我听她的故事时发现了一些线索。乌兰好像还是非常受她母亲的影响,希望得到她的认可和允许等等。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我觉得在乌兰身上有些过了。
我分享了我自己对父亲的认可的需要,甚至在我中年时放下这份需要也还是很难。我也分享了在我自己的灵性成长之路上要得到他的认可的挣扎。至今我也没得到这份认可,任何理性的争论均于事无补。
我问她她在灵性成长上做了哪些实践。她说她把上帝看作是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她也有规律地祷告。
我设计了一个场景来帮助她增加感受,我解释其实冥想就是聆听上帝。我邀请乌兰做一个尝试,在感受情感上的痛的同时也允许上帝的临在,并把那份不评判和无条件的爱接收进来。同时我也和她一起做,在我邀请她做这个尝试的时候我也为我自己做了同样的事。
乌兰感觉经历这个场景对她来说有着非常深刻的转化作用。她能够感受到她母亲的同情,多过悲伤与苦痛。这是一种灵性的经历,此后她感觉和平安宁。
我给她留了些家庭作业 - 现在她情感的需求可以从灵性的源头得到,她可能可以对她母亲的世界多一些兴趣。我建议她多去问问她母亲一些细节,比如:天堂是什么样子?你在那儿会做些什么?你会吃东西吗?你在哪里睡觉呢?上帝也会在那儿吗?通过这么做,她可能在她母亲那里找到一些建立良性关系的着手点,这样她从她母亲那里得到的就和原来不一样了。
这次个案有好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我们感受到痛苦的那个地方,因为和我们最核心的渴求相连接,所以很难被转化。同时我们还面临着父母能力的局限。在乌兰身上就表现为她母亲没有对她婚姻认可的意愿和对婚姻结束后她所经历的痛苦无法感同身受。
这也表现了我们内在父母的角色是严厉而不是慈爱的。应对的一种方法是个案与治疗师一起慢慢在治疗关系上建立根基,让个案有一些不同的体验,有人对他们的痛苦会感同身受,而不是排斥。
然而,这将花很多的时间。
我在这样初始的接触下做的首先是分享我自己的痛苦,这样会产生一种我和你之间的连接,为疗愈创建基础。然后,我利用对于乌兰来说灵性如此重要这一点,带进在她痛苦的地方也有被包容接纳的体验。做对了这项尝试对个案来说不仅是心理上的慰藉,而实际也是经历了一次在灵性上的转化。
带着这份全新的被内化的关怀,我会向个案指出在哪里有可以着手建立的关系,如何通过对她母亲的现实的关心来驾一座桥去连接。基本上,这是颠倒了父母与孩子的角色,不能算完全健康,但乌兰是一个成年人,怀着这次内在转化经历的支持,她可以放下一些对母亲的期待,去用成人的姿态去建立一份本来就触手可及的关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