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案例 #101 - 带着同情心的不!
温迪和她的丈夫还有婆婆一起生活。她的孩子已经长大了,而婆婆患有老年痴呆症。她的议题是,她想培养起自己的灵性,并对婆婆——琼更富有同情心,不过她不能忍受琼颐指气使的方式,试图控制家里的事情。
所以我首先探讨了背景问题——这里有一个"应该":"婆婆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我应该善待她。
我问这些"应该"来自哪里,总会有一个源头。
温迪说,社会和家庭是她这些"应该"的来源。
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她区分社会规条和灵性价值。两个区域容易混为一谈,导致认知混乱,情绪陷入僵局,影响无论心理的还是灵性的健康。
我提出了一个法律和道德的隐喻——有时他们同时符合,而有时一个符合法律的行为却可能是不道德的,相反也有例子。
然后我提出建议,可以有,既说出限制,也带着同情——即:说不,但带着同情。那样事实上,除非温迪自己学会同情自己,她真的无法对他人同情。
我们建立了一个场景,然后温迪进行了练习。
她在逃离"应该"的压力之后感到巨大的解脱,能够说不而不再感到内疚。同时,能够带有她渴望的同情。
这是以灵性价值工作的一个案例,带着一种心理的透镜。这里有明确的标准的治疗问题——从家庭分离出来,找到自己的权威,能够分辨出什么适合她,什么不适合。
同时,支持灵性的渴望是很重要的,治疗过程可以提供一个相当独特的方式来帮助一个人实现自己修行的价值。在一个安全环境中,通过有助于清晰的认知过程,还有令到探索发现的具体化试验,来整合灵性理想和人际界限。
所以我首先探讨了背景问题——这里有一个"应该":"婆婆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我应该善待她。
我问这些"应该"来自哪里,总会有一个源头。
温迪说,社会和家庭是她这些"应该"的来源。
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她区分社会规条和灵性价值。两个区域容易混为一谈,导致认知混乱,情绪陷入僵局,影响无论心理的还是灵性的健康。
我提出了一个法律和道德的隐喻——有时他们同时符合,而有时一个符合法律的行为却可能是不道德的,相反也有例子。
然后我提出建议,可以有,既说出限制,也带着同情——即:说不,但带着同情。那样事实上,除非温迪自己学会同情自己,她真的无法对他人同情。
我们建立了一个场景,然后温迪进行了练习。
她在逃离"应该"的压力之后感到巨大的解脱,能够说不而不再感到内疚。同时,能够带有她渴望的同情。
这是以灵性价值工作的一个案例,带着一种心理的透镜。这里有明确的标准的治疗问题——从家庭分离出来,找到自己的权威,能够分辨出什么适合她,什么不适合。
同时,支持灵性的渴望是很重要的,治疗过程可以提供一个相当独特的方式来帮助一个人实现自己修行的价值。在一个安全环境中,通过有助于清晰的认知过程,还有令到探索发现的具体化试验,来整合灵性理想和人际界限。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